成都物流公司,打通快遞“最后一百米”監管需介入“最前一百米”
平臺間硝煙又起。據《北京商報》等媒體近日報道,拼多多旗下的社區團購多多買菜正在試運營代收業務。菜鳥驛站則發出最后通牒,禁止驛站入庫多多買菜訂單,否則永久清退。有驛站加盟商憂心“二選一”“多選一”再現,有評論指,平臺限制市場競爭疑似走老路。
互聯網是有記憶的。去年,多起反壟斷重錘砸向平臺企業,正是以“二選一”為開端,延展出近90起互聯網領域反壟斷個案,罰款數額超200億元。今年1月5日,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又公布了13起互聯網領域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的處罰決定,涉及多家互聯網企業。
在這樣的反壟斷力度下,這樣的輿論關注度中,平臺競爭日益趨向規范。不同競爭者之間的相互指責,甚至有點鋒芒的隔空互懟,只要不逾越法律底線,不違背市場倫理,對監管部門和消費者來說,都應是喜聞樂見的。畢竟有競爭,才更有利于消費者。
市場如何監管、平臺之間如何“吵架”,都需要大智慧。先入局者利用其先發優勢,筑牢護城河,將跟隨者擋在城外,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手段。只要不違背法律,不妨礙公平競爭,監管方和消費者都應樂觀其成。
對眾多“上班族”而言,因上班或外出等因素,常常面臨無法在家收取快遞的情況。正因為有巨大的市場需求,快遞柜應運而生。不同平臺的快遞柜子,也曾在競爭中刺刀見紅。最終落定了幾家服務相對較好的大平臺。同樣是解決快遞的“最后一百米”,驛站跳出了柜子思維,強化了作為服務者的作用,并以免費存放模式便利了消費者,也迅速贏得了用戶。
快遞柜和快遞驛站的布局和設置受到小區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,無法與數量龐雜的快遞企業一一對應。市場要求的配置效率,也不允許太多快遞柜和快遞驛站的存在。快遞柜和快遞驛站的自然屬性就是既要扎根本地,同時又應是開放的、共享的、能滿足不同平臺方消費者需求的。
飛速發展的快遞驛站應吸取“二選一”的教訓,在源頭監管上就積極防范壟斷,防止某一平臺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。判斷一項市場競爭行為是否屬于“二選一”,或在反壟斷上是否合規,平臺方有平臺方的視角,行業組織有行業組織的偏向,消費者也有消費者的期待。對于市場監管方和反壟斷部門來說,仍應本著理性和中立,回到法律和事實,厘清合乎法度的判斷標準和認定結論。
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副局長徐樂夫去年在評價“二選一”時,曾有段很好的概括:“二選一”限制了交易行為,損害了市場競爭秩序,違背了互聯網開放、共享的理念,讓平臺、合作方和消費者的利益受損。因為“二選一”,互聯網平臺的合作方被迫站隊,強迫合作方放棄一部分經營利益,平臺之間的競爭被削弱,不利于消費者福利的提升。
“二選一”的客觀表現形式和危害后果,可以幫助我們反向分析判斷某一市場行為是否存在壟斷嫌疑。當爭議已然發生,監管的介入越早越好。今年市場監管的重點之一,就是“健全事前事中事后規制鏈條,推動提高部門協同規制合力,統籌把握壟斷規制重點,提高公平競爭規制能力,更深層次、更高水平促進高質量發展”。
規制鏈條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全時全程全方位,反壟斷執法同樣如是。快遞要打通“最后一百米”,反壟斷的事后執法已然有力,事前事中的監管還應加強。治病于未發才是最高明的治療,監管的“最前一百米”就應把好方向,加強指引,盡力消除“模糊地帶”,推動企業合法合規經營,市場競爭公開公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