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物流公司,安歌科技如何化解智造物流升級難題
在數智升級的行業浪潮中,在制造端如何克服“千廠千面”的挑戰,真正釋放物流的巨大潛能? 1月11日,隨著物流科技創新公司安歌科技的品牌升級,由其推出的“E模式”,憑借著獨特優勢以及深厚的實戰經驗,為智造物流升級提供了“見招拆招”的新思路。 無論從市場預期還是政策支持來看,智造物流均備受青睞。全球知名市場調研機構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(PMR)在報告中指出:2021年全球廠內物流自動化解決方案市場價值已達438.3億美元,預測至203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高達14%。不久前,上海在《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》中,亦明確提到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,并強調“以應用推廣、效率提升為重點”。然而,數智物流要真正在制造端落地、并與生產流程深度融合,難度會遠大于單純的運輸或倉儲管理。因為智造物流不僅需要深入理解工藝流程,還要與生產流程中各類物料以及復雜的設備、數據與場景都配合得嚴絲合縫;同時,由于每家企業所屬行業、設備基礎、場地狀況、工藝流程、需求都不盡相同,更是增加了升級的難度。 安歌科技董事長兼CEO姜躍君分享E模式亮點 對于智造物流的“普及難”問題,安歌科技董事長兼CEO姜躍君指出:基于前身意歐斯在物流裝備領域已有超過14年的深厚積淀,安歌科技希望憑借豐富的行業經驗,以及“設備+軟件+系統+平臺服務”的業務模式與自研自制的技術路徑,為中國企業打造技術與性價比兼具的個性化升級“E模式”,更好地幫助智造物流走進千行百業。而桐昆集團、讀庫等一系列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成功案例,也為這一模式的落地實踐提供了鮮活例證。 E管理:借助數字孿生,打造可視化物流管理 “元宇宙” 制造端物流之所以難管理,很大原因在于工序多、設備多、場景多、庫區布局分散。通過數字孿生對真實世界的設備進行虛擬,能夠在“元宇宙”式的虛擬環境中,依靠大數據和機器學習,優化倉庫的存儲結構、改善設備的運行效率、并協助管理者進行運維決策,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柔性管理水平。而數字孿生的模擬精度,與管理的效率與精準程度息息相關。 由于安歌科技擁有豐富的工業經驗與自研自制的優勢,更了解中國制造業的工藝流程與設備的運行邏輯,因此對比單純接入第三方數據,安歌科技更容易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,自主獲得更豐富、深度的設備數據類型與數據內容,提升數字孿生的精確度,甚至對于一些新興行業、或者沒有成熟參數模型的非標設備與系統,也能快速“還原”到數字世界中,讓物流管理如虎添翼。 ![]() E定制:以深入設備層的創新,滿足“量體裁衣”需求 受不同行業特性、場地等因素影響,制造端物流對定制化的需求很高。即便是AGV、堆垛機等不可或缺的“標配”,不同行業乃至企業,對產品的要求也可能千差萬別,這也增加了智造物流升級的困難。 對此,安歌科技的解題思路十分清晰:一方面,因應行業共性,做好深入設備層的針對性研發;另一方面,將產品的核心功能點切分為更小的、可靈活組合的標準模塊,能夠像“搭積木”一樣,快速滿足不同行業與企業的個性需求,并且實現更優性價比。以AGV為例,通過對控制、導航、調度進行模塊化,客戶可以脫離實施人員,自行完成車體參數配置、建圖、路線規劃,并根據業務需求調整;而立庫的核心設備堆垛機,更是從地面到31米高、從-30℃到50℃溫度環境、從百公斤級到5噸級別、從單深位到雙深位、從直軌到變軌,均有可以勝任的相應產品。 在與有著“滌綸長絲企業中的沃爾瑪”之稱的化纖巨頭桐昆的合作中,安歌科技充分展現了根據行業痛點“度身定制”的實力。化纖產品尺寸大且單元承載大,單件存儲自身載重達720公斤,加上附架后,載重甚至高達800公斤。這樣的特性,導致絲餅在搬運、碼垛的過程中極易受損變形,而一旦受損,材料用于后道工序時就會出現斷頭,帶來經濟上的較大損失。在雙方合作的首個項目——桐昆恒騰自動化立體庫中,安歌科技通過打造高度統一為25.5米的5臺雙深位堆垛機和4臺單深位堆垛機,在庫區成功建立2萬余個庫位,攻克了重載和不規則槍型場地帶來的挑戰,實現了空間高利用率及物流效率最大化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