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物流公司,冷鏈物流邁入發展新征程
市場需求穩步增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
2021年12月16日—17日,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,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承辦的“2021第十五屆中國冷鏈產業年會”在深圳舉辦。
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、亞太物流聯盟主席崔忠付,在2021第十五屆中國冷鏈產業年會上的講話上表示,近期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特別指出要加快形成內外聯通、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,物流產業在“十四五”期間的產業先導和支撐作用不容忽視,特別是冷鏈物流。隨著《規劃》的出臺,冷鏈物流被再次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高度,將會迎來新一輪歷史發展機遇。
回顧過去一年,冷鏈物流行業發展呈現出很多新特征。
市場需求不斷攀升,生鮮電商的持續發展將穩定支撐冷鏈物流的擴張。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,生鮮食品市場規模持續穩步增長。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9.29萬億元,占GDP總量的6.5%,中國食品供應鏈產業擁有萬億級別的市場體量。
隨著生鮮電商這一巨大發展空間的開啟,冷鏈物流的需求正在激增。生鮮產品的購買為高頻次的即時性消費。隨著消費者對于生鮮食品時效性和新鮮度提出高要求,并愿意為之付出合理溢價,倒逼冷鏈物流企業朝高標準、高時效方向發展,并進一步促使行業規范化發展。此外,生鮮電商物流規模增長推動了冷鏈需求總量的提升,持續為冷鏈物流企業帶來大量訂單,從而推動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。
據預測,2021年國內生鮮零售市場總額將超過5.4萬億元,同比漲幅將突破8%,呈穩步增長態勢。隨著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不斷提高,冷鏈物流的需求持續旺盛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,2021年冷鏈物流發展勢頭強勁,市場需求總量預計將突破2.7億噸。
此外,冷鏈物流連接田間地頭、百姓餐桌,守護著人民群眾“舌尖上的安全”和生命安全,是重要的民生領域。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、一級巡視員張大為說,下一步將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,推動冷鏈運輸技術裝備升級,創新冷鏈運輸服務模式,健全冷鏈運輸法規制度和標準。同時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物流重點環節和重要人員疫情防控要求。
商務部將在流通領域重點抓好三項工作,著力增強三種能力。”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李剛說,一是抓產地流通基礎設施建設,增強商品化處理能力;二是抓跨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干線冷鏈物流建設,增強流通主渠道冷鏈服務能力;三是抓終端零售網絡“冷環境”建設,增強冷鏈配送能力。
隨著國家陸續出臺支持冷鏈物流發展的相關政策, 包括冷藏車、冷庫、骨干基地在內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得到完善,冷鏈產業成為健全城鄉雙向流通體系、推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。預計2021年國內冷庫總容量將突破1.95億立方米,冷鏈車保有量將超過32萬輛。
在“十四五”期間,冷鏈物流兩端及流通環節的各類基礎設施及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, 但是相關設施還需謹慎投建,避免出現過熱現象,造成資源浪費。
搭建現代冷鏈物流網絡體系提高冷鏈數智化水平
雖然我國冷鏈行業發展迅速,但是現階段仍然存在著諸如政策和行業標準不夠完善、冷鏈物流硬件設備不足、基礎設施不夠完善、信息技術欠缺、管理水平相對落后等問題。
而這次《規劃》的出臺,無疑是對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一針“興奮劑”。《規劃》中指出,“十四五”時期,我國要建設串接主產區、主銷區的“四橫四縱”冷鏈物流骨干通道,建設冷鏈物流運行體系、服務體系、監管體系、支撐體系。聚焦產地“最先一公里”和城市“最后一公里”,補齊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短板。通過政策的引領,我國冷鏈物流也將向著健康、規范的方向不斷發展。
我國果蔬產品在流通中的損耗率為20%-30%,肉類和水產品的流通損耗率分別為12%和15%,遠高于西方國家的5%。也就是說,每年約有1.3億噸的蔬菜和1200萬噸的果品在運輸中損失。究其原因,是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冷鏈運輸讓物流、商流與信息流無法連接、整合與交互。